查看原文
其他

阳城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樊琛琛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摘 要: 地名是人们给特定地域所起的名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阳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其地名与阳城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阳城方言地名反映出当地居民对当地地理特征及生物资源的清晰认识,重视宗族与重视方位的观念,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 阳城方言; 地名; 文化信息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地区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它见证了当地文明的历史演进,反映了特定地区的地貌特征、生态特征、信仰文化、历史发展和心理特征等。

阳城县境古称濩泽,据《墨子》记载:“舜渔于获泽”,指的就是这里。阳城县很多古朴的地名,蕴含着先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截至2014年,阳城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7个乡,分别是东城街道、凤城镇、北留镇、润城镇、町店镇、芹池镇、次营镇、横河镇、河北镇、蟒河镇、东冶镇、白桑乡、寺头乡、西河乡、演礼乡、固隆乡、董封乡、驾岭乡。本文使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阳城县志》(收录地名2661条)和中国农村网,部分资料根据需要做了补充调查。



、地名反映出居民对当地地理特征的清晰认识

阳城位于东经112°01'—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麓,太行山以西,三面环山,山地占全县面积的比重比较大,且县境东部位于沁水中游,中部有南大河,北部有芦苇河,南部有涧河,均属黄河水系,河流源远流长,流域面积广,当地居民对这些地貌特征有着清晰的认识,很多地名中就用反映山、水等自然地貌地形的词语来命名。例如:

以山谷命名的词语,阳城方言地名常见的有“山、坡、辿、岭、梁、峪、掌、龛、圪堆、背”等。“山”指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如史山、矿山、东碾山、凤凰山、王旦山、曹家山、梁山、岩山、盘道山、香炉山等。“坡”指山体倾斜的地方,如坡底、贝坡、潘坡、窑坡、向阳坡、后腰坡、涧坡、胡坡、征反坡、庙坡、陈坡等。“辿”用于地名时表示缓步而行的山腰小路,如长辿沟、后辿、香楼辿、围坡辿、辿底、二辿、黄堂辿、暖辿、胡辿等。“岭”指周边陡峭又相对高大的山脉,如薛家岭、王家岭、横岭、安岭、天岭、元岭、史家岭、索泉岭、驾岭、神树岭、东岭、松树岭等。“梁”指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如前圪梁、南梁、北梁、墁圪梁、黄土圪梁、康圪梁、北圪梁等。“峪”指山谷部分,如郭峪、东峪、南大峪、北大峪、蒿峪、中峪等。“掌”以地势命名,指形如手掌,如院掌、天掌、圪涝掌、孤石掌、老凹掌、井掌、孤石掌、圪堆掌、柳树掌、窑掌、圪埌掌、彦掌、生掌、寺掌等。“龛”以地势命名,像龙的样子,如白龛、腰盆龛、小羊龛、牛龛、老马龛、堂龛、后龛等。“圪堆、圪垛、孤堆”指像土堆一样的比较小的山,如圪堆、孤圪垛、孤堆底、荆秧圪堆、白草圪堆等。“背”指山的背面,不见阳光的地方,如藏狼背、马家背、后背、杨甲背、黑龙背等。县境多山,以山貌命名的自然村有60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3% 。

以水或低洼处命名的词语,阳城方言地名常见的有“沟、河、泉、滩、涧、池、湾、水、窊、潭”等。“沟”指山谷低洼处,如尧沟、水泉沟、柏沟、孔家沟、凌沟、老山沟、寺沟、孙沟、胡窊沟、水磨沟,南沟、赵沟、支沟、庄沟、尹家沟等。“河”指河流、水道等,如川河、卢家河、横河、吕河、蟒河、泥河、西河、郭河、逯河、漏河、东河、辽河、后河等“泉”指地下流出的水源,如羊泉、秋泉、独泉、涝泉、龙泉、三泉、柳泉、美泉等。“滩”指河中或河边水浅多石的地方,如后滩、磨滩、曹滩、次滩等。“涧”指山间流水的沟,如土涧、白涧、临涧等。“池”指水塘,如芹池、孔池、上清池等。“湾”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如八里湾、黑虎湾、南湾等。“窊”三面环山,中间低洼的地带,如石窑窊、前窊、高窊、柴窊、桃窊、崔窊、司家窊、后窊等。“壑”指山沟、山涧,如大壑、小壑等。以水命名的自然村有211个,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分布于阳城中西部水域丰富地区。

还有其他描述自然地片的词语,如“坪”指平坦的场地,如王坪、秋树坪、井坪、和尚坪、焦坪、观坪,桦树坪、煤坪、苇园坪等。“园”指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如柿园、桃园、花园、苇园等。“场”指平坦的空地,如后场、三面场等。

总之,众多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反映了阳城山谷纵横的地理特征,表现出当地居民对所居住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熟悉。


二、地名反映当地古代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阳城处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适合动、植物生长,境内有历云、蟒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据《阳城县志》记载,阳城县有动植物1100多种,野生中药材300余种,国家保护的稀有植物9种和珍贵动物16种。阳城方言地名可以反映出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的变迁状况。例如:

以植物命名的地名有210个。如:椿树窊、大树、柿园(此村的山上盛长柿子)、柏树底、梨树庄、萝卜庄、柏沟、青松沟、峪则(该地适宜种植谷子,原名谷子庄,由于古代谷、峪二字相通,该村名雅化为峪则)、桃坪(原村庄建设在一个半山腰曾经桃花盛开的坪台上)、槐树腰、杨柏、柏底、杨树沟、圪桃窊、槐庄、桑林、枣窊、柳泉、桃园、炼上(该村的西山下有一株楝树特别大,后改楝为炼)、秋树坪、松树圪梁、艾蒿岭、松树岭、桃树窊、桑林、杏谷坪、华树坪、竹园、杏林(因过去这里杏树成林)等,可以想见当时这里植物生长的蓬勃旺盛。

以动物命名的地名有61个。古代阳城境内野生动物繁多,现今许多的村名尚留有信息。如:牛抵虎庄、鹿角岭、牛角岭、虎庄、猛虎沟、黑虎湾、虎坡沟、虎腰坪、照虎沟、豹独岭、豹榆树、狼山庄、虎沟、藏狼背、外狼庄、蛇窑、蛇沟、蛇盘、蛇峪、蛇鱼沟、杀猪坪、鹿渠以及山猪沟等。根据现有记载来看,清初,县境东北一带有鹿。20世纪以来,虎与山猪、大鲵、麝等多被掠杀,渐渐不见踪影,但是阳城方言地名中所保留的这些动物名称,可以反映出该地原来所拥有的丰富的动物资源。

总之,阳城方言地名中所蕴含的众多动植物名称,正是这块土地曾经拥有的自然资源的直接反映,充分反映了当时该地域的生态环境。


三、地名反映出人们对深厚历史文化的继承性


阳城县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称濩泽,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凤凰城之美誉。阳城这些特殊的历史文化对地名产生影响,有许多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在地名中得以呈现。

首先,以史实传说命名的地名反映阳城的历史文化底蕴。阳城很多地名都蕴含着历史事件或传说。例如,驾岭乡驾岭、护驾、封头等村名都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相传周穆王来濩泽巡视,其车驾曾停歇于“驾岭”,护卫队住在今“护驾”村,巡视完后,他在“封头”这个地方封了一批护驾有功的官员和军士等,这些村名据此而来。皇城村原名中道庄,清初陈廷敬当阁老后,他的母亲想去北京看望,但陈廷敬怕母亲年事已高,路途颠簸,就想到在家乡模仿北京给她建了个城楼,后因康熙皇帝两次在这里下榻,故名“皇城”。还有另外一种民间传说,陈廷敬修楼期间,有人向康熙皇帝上奏称陈廷敬在家修“皇城”,想要造反,皇帝便派人查看。陈廷敬赶忙连夜让人将修建的城墙全部涂成黄色,朝廷官员看过之后,回禀皇帝是“黄城”,而不是“皇城”,才免了一场祸。无论是根据历史事件还是民间传说命名地名,都反映了当地人善于用各种方式传承文明的优良品质。

其次,传承古代行政区划命名的地名反映出厚重的历史积淀。阳城县地名中含有很多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如“庄、村、甲、铺”等。“庄”指村落,村庄,如岳庄、赵庄、石家庄、卧庄、上庄、南庄、营庄、槐庄、郎庄、吉庄、坪头庄等。“村”多用来标记村落,如栅村、湾村、增村、水村、朱村、东村、窊村等。“甲”是户口编制单位,也是宋代地方军队的基层组织单位,到了清代,又作为计算田地的单位,阳城地名中保留了这一单位,如武甲、侯甲、杜甲、九甲、吉甲、杏林甲、黄甲、久甲、许甲、黑甲等。“头”古代表示处所,阳城方言地名中用“头”来命名的有西神头、神子头、窑头、水头、劝头等。“铺”旧时指驿站,也指古代供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之地。阳城方言地名中用“铺”来命名的有烟熏铺、焦家铺、赵沟铺、烧梨铺、龙双铺、铺上、看山铺、铺后、黑水铺、秋铺等。至今北留镇的铺上,依然作为驿站的用途而存在,该地是北留镇的百姓去县城、市区或者其他地方乘车、换车的所在地。阳城方言地名中的“庄、村、甲、头、铺”等,表明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且具有良好的历史传承性这一特点,反映出厚重的历史积淀。

另外,地名也能反映当地历史驻军情况和军事活动。阳城许多地名包含“屯、营、寨、城、苑、院”等字,反映了历史上不少朝代在此有驻军和军事活动。如“屯城”,相传战国末,秦将白起攻赵,曾在这个地方屯粮而得名。“中寨”,北宋末,一支太行忠义军在这里筑寨抗金而取名忠寨,后简化为“中寨”。这支队伍还在中寨周围修城,即现在的“义城”,现在该村仍有寨垒高壁和水井遗址。“次营”,东晋末曾在这里建立了东、南、西、北四座军营,现在的南次营、北次营、西垠、东垠(营东)四村就是当时的四个驻军营地,以此而得名沿袭至今。另外还有石苑、寨沟、上孔寨、下孔寨、马寨、白寨、紫院、月院、南留寨等地名,这些都反映出这个地方历史上曾有过的军事活动,它们在地名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四、地名反映出当地居民重视宗族和重视方位的观念


大多地方都会采用姓氏类命名,阳城也不例外。阳城方言地名中用姓氏命名的村庄共用587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22%,用到的姓氏字有王、杨、贾、刘、张、曹、甄、于、宋、岳、马、赵、原、焦、谢、何、董、程、卫、吴、陈、谭、梁、白、酒、蔡、薛、王、左、范、许、潘、史、李、韩、石、常、苏、孟、凌、邢、孙、槐、晋、吉、任、唐、路、尹、孔、郑、茹、胡、崔、柳、邓、冯、增、柴、翟、吕、杜、上、朱、段、贺、魏、燕、田、卢、罗、周、连、贝、芦、留、毛、毕、黄、樊、师、前、侯、武、辛等,其中张、王、刘、杨、李、马等姓氏出现次数最频繁。阳城地名中含姓氏字地名的构成形式是“姓氏+通名”,这些通名常见的是“庄、家、甲、岭、沟”。“姓氏+庄”,如宋庄、何庄、赵庄、岳庄、王庄、原庄、焦庄、贾庄、吕庄、田庄、小王庄等。“姓氏+家/家庄”,如杨家、尹家、李家、霍家、卢家、于家庄、石家庄、董家庄、上家庄、何家庄、张家庄、王家庄、茹家庄、左家庄等;“姓氏+甲/甲庄”,如杜甲、黄甲、吉甲、毕甲庄、王甲庄、原甲庄、陈甲庄、杜甲庄、许甲庄、张甲庄等;“姓氏+沟/家沟”,如梁沟、谢沟、孙沟、张沟、赵沟、凌家沟、蔡家沟、孔家沟等;“姓氏+岭/家岭”,如苏家岭、史家岭、薛家岭、董家岭、苏岭等;还有其他的形式,如甄家岛、卫家窊、张村、王坪、李街、刘善、潘坡、刘腰、贾寨、曹山、邢西、郭河、王曲、宋王、崔垇、郭马、朱村等。这些姓氏中有一些在当地已经没有传人了,或者别的姓氏家族迁移过来,两姓或两姓以上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但是村名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这反映出宗法文化对阳城先民的深刻影响,也表现人们尊重和重视宗族的社会观念。

除此之外,阳城方言地名也反映了当地居民重视方向的观念。阳城方言地名中以方位命名的自然村504个。以“东、南、西、北”命名的有南关、东关、西关、北头、南安阳、北安阳、东交、西交、西头、北窑、北燕、南窑、西庄、南坡、西峪、东峪、西凡、北留、南留、北梁、南梁、北树、南树、东庄、西岭后、南任、北任、东铁、西下庄、西庄、南沟、西南、东村、南固隆、南井沟、东河、南庄、北村、西封、东封、北大峪、南大峪、东冶、西冶、北庄、大西、小西、南宜固、南上等以“上、中、下、前、后”命名的有下川、上芹、下芹、下会庆、上会庆、下李、中李、上王、崇上、上伏、下河、上庄、下伏、下庄、中庄、中峪、下交、上黄、下黄、上清池、寨上等,还有以“前、后”命名的,如前庄、前贯沟、前窊、前坪、前西坡、后西坡、后庄、后河、后沟、后寺等。这些用方位命名的地名,反映了当地居民注重方向的思想观念。


五、地名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阳城早期村落的形成也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是以工矿有关的命名,如“东冶”,因此地为冶炼铜铁之地而得名。这里有铁矿石资源,乡镇企业以采矿和冶炼为主。“润城”,初名老槐树,铁业兴盛后易名铁冶镇,后改名为润城,虽然隐去了本地的主要产业,但是取“富庶、恩润、利益”之意更为“润城”,也能反映早期这里经济繁荣的盛况。“尧沟”,原名窑沟,相传清初曹氏有三个儿子在此炼铁,开煤窑,后雅化为尧沟。“板厂”,原名板场,为古时加工木板的场地,后衍化为板厂。“匠礼”,因工匠甚多,取名匠里。实行里甲制时,按照要求改为匠礼里,废里甲后,称匠礼至今;“砖窑沟”,村口有砖窑洞,古时候以此而发展经济;还有炭窑、铁炉沟、煤窑弯、煤坪等地名,都反映了古时候当地的经济基础和主要发展资源。

还有一些是以商事命名,多见于县城东部,单润城镇以街为村名的就有12个,分别是李街、上许街、下许街、刘街、张街、西冯街、大夫街、上岩街、下岩街、潘街、吴街、石塘街等。例如,以大夫街来说,由于早年这里居住了一名医生,远近的居民有疾病,纷纷登门求诊,年深日久,当地人把这户人家称为大夫家,后演化为大夫街。

透过这些地名,可以看到阳城地区早期的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状况。


六、地名反映出当地居民追求美好、幸福的意愿


阳城方言地名中有一些是用表达意愿的词语来命名的,如“长征村”。这个村名是1985年建制为行政村时命名的,表达人们准备踏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征之路的意愿。“大安头”原名可乐山,明初王氏从高平移居过来,为了图吉利,企盼安宁而改名。“受益”,相传古代一次大旱中,该村幸未受灾,因此而得名,意为这里受到大自然的庇佑。“洽村”原名霞村,后因村中缺水,改名为三水“洽”,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固隆”原名柴家庄,后来因为此地商业兴起,人们取“固定兴隆”之意而易名。这些地名都是人们表达美好意愿、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映。


七、阳城方言地名所表现的其他文化现象


阳城方言地名中还有一些是以“庙、观、寺、神”等来命名,反映出先民敬畏宗教和神灵的心理特征。原始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无知使得他们相信现实世界存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现实世界,人们把一部分希望寄托在神灵和宗教文化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庙”旧时指供奉先祖神位的房屋,后来逐渐成为供祀神、佛或名人的地方,如佛庙、庙甲底、白龙庙、回龙庙、赤红庙、松树庙、黑龙庙、老君庙、盘龙庙、官爷庙、关帝庙等,反映出当地积淀的佛教文化。“寺”原本是古代官署名,后来成为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某些宗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也称为“寺”,如寺沟、南寺上、寺头、小寺腰、孔甲寺、中寺沟、下寺坪、后寺、前白寺沟、后白寺沟、寺窊沟、寺掌等。“观”指道教的庙宇,如观坪、观腰、观岭、南观岭、西观、东观等,显示出早期人们对宗教文化的关注和崇信心理。“神”指古代宗教中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以“神”命名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相信和敬畏,认为“神”可以保平安、降福祥,如神树岭、神子头、西神头、吴神坡、神坪、山神岭、风神窊等。

阳城方言地名中还有些是以人文景观建筑物命名,反映了当地旧时的房屋建筑结构。例如,“窑”指在坡上为了居住而挖的洞,阳城处于黄土高原,早期的阳城居民便利用黄土资源和高原地形,在半坡上凿洞而居,如小窑头、老窑头、窑坡、窑坡、南窑、窑辿、窑家、窑掌、孟家窑、土窑上、窑庄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县普及居住在砖瓦房,很多窑洞已经无人居住或者被拆迁,但阳城方言地名中以“窑”命名的地名积淀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有一些是以“桥、楼”等人文建筑来命名,如土楼庄、门楼底、小楼底、大桥、桥沟、后楼沟等,是当地居民房屋建筑形式的真实记录。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建筑物,坟地,即坟墓所在的地方,以“坟”来命名地名,是一种久远的墓葬文化,封建色彩浓厚,如坟上、李家坟、老坟沟、坟窊、坟东窊等,虽然在地名中并不多见,却也可见古人对坟地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死者为大的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阳城方言地名是一个丰富的文化宝库,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研究阳城方言地名有助于弘扬阳城地方文化。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作者:樊琛琛

选稿:耿曈

编辑:耿曈

校对:华丽

责任编辑:杨肖翠


往期推荐

通州地名源流考

基于GIS 的南京市历史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

关中平原历史地名演变中的文化政治格局 ——基于批判地名学的研究

带有“共”字古地名的先秦货币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观感:更有趣更有味更有力更有乐



微信扫码加入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